走进糖尿病,管好糖尿病——衢州二院开展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系列活动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病。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和老龄化进程加快,同时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和超重人口数量增加,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达1.14亿,但与庞大的糖尿病人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众对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并发症高,且有近6成的人群未被诊断,对个人与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11月14日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加强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11月14日下午,在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到来之际,衢州二院开展了系列活动,广泛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
健康讲座
为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居民对糖尿病的科学认知,唤起公众对糖尿病健康管理的重视并参与其中,衢州二院开展糖尿病知识健康讲座。讲座围绕今年的糖尿病日主题展开,在与患者的互动中,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相关科普知识,提高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水平。
活动现场,医护人员还为广大糖友们免费测量血糖、血压,指导糖友们正确监测自己血糖及胰岛素注射方法,发放糖尿病健康管理相关知识手册。现场气氛活跃,糖友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有趣的健身操
为帮助广大糖友们认识运动疗法对于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作用,带领大家更好地掌握糖尿病患者正确运动的形式和方法,衢州二院内分泌科医护人员带领十余名病友及家属认真地学习了健康操。“动作幅度大点,一定要伸展开……”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时不时听见医护人员护士对糖友们运动操进行指导、鼓励。
“糖尿病如今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全球几乎每一个国家,糖尿病发病率都在上升。而事实上,早期诊断可让70%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预防或延缓并发症发生。此次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糖尿病,重视糖尿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大发体育app下载也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持之以恒的开展糖尿病防治等系列活动,为糖尿病的预防和诊治奉献出力量。”衢州二院内分泌科主任余献梅说道。
一起来认识下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诊断标准见下表:
糖尿病的症状:
1. “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
2.其他症状,如:虚弱、乏力、皮肤瘙痒、视力下降等。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有糖尿病前期史,或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2)年龄≥40 岁,缺乏体力活动者。
(3)体重指数(BMI)≥24 kg/m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4)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或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
(5)有黑棘皮病者。
(6)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
(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 mmol/L 和(或)甘油三酯>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治疗者。
(8)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史;(12)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
(9)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目前还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法,使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具有与非糖尿病患者同等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糖尿病治疗有5个方面,称为“五驾马车”: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
饮食控制: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
合理运动: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血糖监测: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患者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血糖监测指标主要是空腹和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可用于评价血糖控制方案调整后短期的疗效。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患者和家属应尽可能多学习、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知识,积极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谨遵医嘱进行治疗,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药物治疗:目前糖尿病治疗药物包括口服药和胰岛素两大类。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规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药物。
注意事项:
1.有糖尿病家庭史、中老年、肥胖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等情况的人群应定期到医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
2. 患者及家属掌握低血糖症状(头晕、心慌、手抖、乏力、出冷汗、视物模糊、焦虑,老年患者常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如有不适及时监测血糖;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和救助卡。发生低血糖时立即进食含糖的食物,如果出现意识不清,家属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院就医。